濟寧市創新綜合整治模式 全面改善環境空氣質量
創新構建行業技術導則體系。針對建筑工地揚塵、煤礦碼頭堆場、燒烤攤點等面源污染量大面廣、缺乏統一治理標準、防治設施不規范的問題,探索制定出行業污染防治技術導則,相繼出臺實施了建筑工地、煤炭堆場、港口碼頭、燒烤攤點、商品混凝土、非煤礦山開采等9類行業治污技術導則,并配套出臺了實施方案、考核辦法。目前,納入導則體系進行整治的污染源達到3284家,其中,已按照導則要求整改到位2500家、關停784家。一是規范建筑施工揚塵治理,在施工現場圍擋、駛出車輛沖洗、運輸車輛密閉、裸露物料覆蓋、特殊作業及揚塵地塊噴淋灑水等方面嚴格落實“八個100%”治理措施,在所有出入口設置視頻監控,達不到要求的,立即依法停工整改。全市418家建筑工地已全部按照導則要求整改到位。二是規范煤礦企業及周邊揚塵污染防治。全市正常生產的49家煤礦均安設了防風抑塵網、洗車裝置,對場坪及道路進行了硬化,并安設了360度旋轉攝像頭和PM10在線監測設施。各經營性儲煤場也完善了洗車裝置、防塵網、路面硬化、噴淋等防塵設施。全市共關停取締經營性儲煤場699家,煤場數量由年初的970家,減少至目前的271家。三是疏堵結合抓好秸稈禁燒工作,建立完善市、縣、鎮街、村居四級控制秸稈焚燒責任體系,推行農作物秸稈燃料化、肥料化、基料化、飼料化、原料化利用,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%以上。對照燒烤治理導則開展燒烤治理,取締露天燒烤,堅持“燒烤進院、爐子進店、油煙進管”的原則,推廣使用無煙燒烤方式,全市1277家燒烤經營戶全部更換無煙燒烤爐具。四是深化工業點源治理,已完成58臺燃煤機組(鍋爐)的超低排放改造,220家工業企業堆場進行高標準防塵改造,對5329臺燃煤小鍋爐進行了取締或清潔能源改造。
著力打造濟寧智慧環保監管平臺。為轉變“粗獷”的傳統環境監管模式,我市積極探索“互聯網+環?!毙侣窂?。一是全面編制污染源排放清單。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簽署長期合作框架協議,編制完成濟寧市大氣
污染排放清單,建立了動態更新的排放清單云平臺管理系統;投資2億多元在濟寧城區周邊布設了175個空氣自動監測微站,在鄉鎮及化工園區新建空氣自動監測站點126個;開發了濟寧市空氣質量預報和重污染應急管
理評估系統,為實現空氣質量調控提供科學決策依據。二是夯實環境監管網格化工作體系,推動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與在線實時監控網絡有機融合,積極探索兩網融合新型環境監管體系。線上,通過濟寧智慧環保監管平臺系統,對近千個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點、一萬余家污染源視頻監控點位,進行實時監測、動態分析、不間斷管控;線下,設立鄉鎮環境監管網格162個,配備專職環保網格員992名,實現了“線上千里眼監控、線下網格員聯動”,確保一時間發現問題、在線督辦、查處整改、上報結果。
探索建立執法監管與督查問責長效機制。一是建立完善環境監管法規制度體系。在全省首批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工作,《濟寧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》 已經省人大常委會批準,將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。制定了濟寧市企業環境信用評價“紅黑榜”管理辦法、有獎舉報環境違法行為暫行辦法等,開通了濟寧環境APP、微博和微信新媒體平臺,公開信訪舉報電話及信箱,24小時受理舉報。健全環保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,進一步完善案件移送、聯合調查、信息共享和獎懲機制,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無縫銜接。二是深入開展環保執法集中行動。堅持“找問題、堵漏洞、補短板”的原則,連續三個季度組織開展以整治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的“百日集中攻堅行動”。期間,8月份開展了辦理省環保督察轉交信訪案件活動;9至11月份針對全市化工、醫藥、造紙、煤礦、水泥等重點領域,開展了環保異地執法“利劍斬污行動”;12月份,針對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,開展了全市環保督查“大快嚴”集中行動。截至目前,全市環保部門已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592件,共處罰款4085萬元。三是建立責任落實和督導考核工作機制。嚴格落實環境保護“黨政同責、一崗雙責”,先后出臺了《濟寧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督查問責暫行辦法》、《濟寧市環境保護責任追究辦法》等規范性文件,以嚴格的制度約束和長效機制建設,確保全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。制定實施《濟寧市環境保護工作量化賦分考核辦法》、《濟寧市生態補償辦法》,采取月排名、季公開、年獎懲的形式,每月對各縣市區的環境保護工作情況進行排名,每季度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各縣市區排名情況,年底對全年考核分值進行匯總并獎懲。
(來源:齊魯網-濟寧要聞)
下一條:工程洗輪機選址及設置注意要點 |